6G4042

河南开封柳园口乡:小鹦鹉撑开乡村振兴“致富伞”

时间:2025-11-06 09:42:28来源:网络阅读量:11959   会员投稿

摘要:11月3日,清晨阳光洒满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柳园口乡大李庄社区,观赏鸟养殖基地里数千只鹦鹉振翅欢鸣,虎皮鹦鹉的鲜绿、云斑鹦鹉的素雅与玄凤鹦鹉的艳丽交织,勾勒出灵动...

11月3日,清晨阳光洒满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柳园口乡大李庄社区,观赏鸟养殖基地里数千只鹦鹉振翅欢鸣,虎皮鹦鹉的鲜绿、云斑鹦鹉的素雅与玄凤鹦鹉的艳丽交织,勾勒出灵动斑斓的画面。基地负责人宋华妮提着饲料桶穿梭其间,这位曾在外务工的返乡青年,如今已是乡里公认的“致富能手”。

“家里耕地流转后,看着闲置的院子总觉得‘空得慌’。”宋华妮回忆,后来得知观赏鹦鹉市场稳、见效快,她咬牙引进200对虎皮鹦鹉开启创业。可创业初期并不顺利,因不懂温控技巧,首批鹦鹉成活率不足60%,急得她睡不着觉。“多亏乡里帮咱请来了河南农大的专家,蹲在鸟舍里手把手教调湿度、做防疫。”如今装上智能温控系统,鹦鹉孵化率已超85%,基地存栏达2000对,年出栏7000对,年利润超15万元,闲置院子彻底变成了“聚宝盆”。

可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因不懂温控技巧,首批鹦鹉成活率还不到60%,看着蔫蔫的幼鸟,她急得睡不着觉,“多亏乡里帮咱请来了河南农大的专家,蹲在鸟舍里手把手教调湿度、做防疫,现在装上智能温控系统,孵化率在85%以上!”如今,基地存栏鹦鹉达2000对,年出栏7000对,年利润超15万元,闲置院子彻底变成了“聚宝盆”。

宋华妮的成功像一颗“火种”,点燃了周边农户的养殖热情。58岁的韩振业听说养鹦鹉效益好,主动上门“取经”。“华妮这闺女实在,不管刮风下雨,常来我家鸟舍指导选种、查蛋。”如今韩振业养殖600对虎皮鹦鹉,去年纯赚10万元,实现了“活儿轻省还能守着老人”的心愿。截至目前,柳园口乡已有30余户鹦鹉养殖户,存栏超50000对,直接带动1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其中留守妇女和中老年群体占比超70%。丁庄集社区的谷丽在玄凤鹦鹉养殖基地负责日常管护,每月能拿到3500元工资,“以前得背井离乡打零工,现在家门口上班,工资准时到账,农忙还能回家收麦子,心里踏实得很!”

河南开封柳园口乡:小鹦鹉撑开乡村振兴“致富伞”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柳园口乡大李庄社区观赏鸟养殖基地负责人宋华妮正在给鹦鹉喂食

韩大爷这样的受益者,在柳园口乡还有很多。据了解,目前柳园口乡已有30余户鹦鹉养殖户,存栏50000余对,产业直接带动1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其中留守妇女和中老年群体占比超70%。丁庄集社区的谷丽就是其中之一,她在玄凤鹦鹉养殖基地负责日常管护,每月能拿到3500元工资。“以前得背井离乡去外地打零工,挣点钱还得惦记家里。现在家门口上班,每月工资准时到账,农忙时还能回家收麦子,心里踏实得很!”她手里捧着刚捡的鹦鹉蛋说。

“为了让这只‘致富鸟’飞得更远,我们早把后续规划谋得明明白白!”柳园口乡党委书记冯子豪介绍,乡里将牵头成立鹦鹉养殖合作社,打造鹦鹉主题研学园,让游客既能亲手喂食、学习驯养技巧,还能带走羽毛画、科普手册等文创产品;同时深化“专家+合作社+农户”帮扶机制,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并协调农商行推出“鹦鹉贷”解决资金难题。通过一步步织密“养殖—加工—销售—文旅”全产业链,让小鹦鹉从“养殖圈”飞向“大市场”,真正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幸福鸟”。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梁浩柯。河南大学体育学院:范越洋 王利键 李文言 罗培榕 倪佳韵 方思晨)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 www.pyzs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hchchc0324@163.com